智能駕駛、激光投影等新興技術的廣泛應用,帶動了光學市場的蓬勃發展。借著這一東風,湖北新華光信息材料有限公司迎來了快速發展的春天。“近年來,公司已參與制訂6項國家標準、3項國際標準。”該公司負責人如是說。“新華光”是襄陽市新能源新材料產業快速發展的一個縮影。近十年以來,襄陽市以只爭朝夕的狀態,搶抓全球新一輪產業變革帶來的機遇。新能源新材料產業迅速崛起,并成為一支帶動地區產業發展的勁旅。
新能源新材料產業迅速崛起
2010年,全市僅有4家規模以上新能源企業,實現產值2.05億元;19家規模以上新材料企業,實現產值96億元。
面對薄弱的產業基礎,全市上下狠抓招商引資和企業技改,引進、培育了一大批*的企業。
湖北回天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前身為一家國有企業,改制后·該公司發展成為膠粘劑領域行業領軍企業·湖北金環股份有限公司是襄陽市*早的上市企業之一·其玻璃紙產量保持行業前三名·襄陽三三電氣有限公司·襄陽匯爾杰玻璃纖維有限公司·襄陽市精信催化劑有限公司、湖北臺基半導體股份有限公司也發展成為全國*流的企業……
在一大批骨干企業的強力帶動下,全市新能源新材料產業實現了“從小到大,由弱到強”的轉變,快速發展成為全市的支柱產業。到2015年,襄陽新能源產業規上企業達到13家,產值達到32.9億元,為2010年的16倍;新材料產業規上企業達到46家,產值205億元,相比2010年,實現翻番。
工程化、項目化推動產業發展
2016年,全市先后推出《襄陽市新能源產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16—2018)》《襄陽市新材料產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16—2018)》,力求工程化、項目化推動產業發展。
兩個行動計劃要求,在新能源領域,加快儲能產業發展,形成中國儲能裝備技術創新和產業化基地,并推進智能電網相關制造,初步建成社區智能微網、工業園智能微網和公共服務類智能微網三大示范性智能微網系統;在新材料領域,促進化工、鋼鐵、建材和礦業等行業轉型升級,拓展輕合金、有機高分子和電子化學品產業鏈,著力打造汽車輕量化產業、先進高分子產業、新能源電池產業和生物質新材料四大產業集群。
湖北匯爾杰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三年行動計劃”中重點支持、培育的企業。目前該公司已發展成為國內該領域*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新技術企業,在生產規模、產品品質、技術水平方面已位于中國*、世界第三。
通過實施兩個“三年行動計劃”,全市新能源新材料產業規模不斷壯大,結構持續優化。2018年,全市新能源新材料產業共有規上企業74家,實現產值267.7億元,同比增長32.4%,高于全市工業平均水平19.5個百分點。
精準招商“強鏈補鏈”
新能源新材料產業產值強勁增長的背后離不開新增項目的發力。2018年以來,投資23.85億元的京漢股份綠色生物基纖維素纖維生產基地項目、投資20億元的北控清潔能源集團100兆瓦時儲能和新能源示范利用項目等重大產業項目陸續落地。
在經濟社會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后,全市各地著力提高招商引資的針對性、精準性,力求高質量補齊新能源新材料產業結構性短板。“近年來,襄陽市引進的新能源新材料產業項目總體呈現‘應用類項目為主,光伏類項目居多,制造類項目偏少’的特點,產業結構需進一步優化。”市招商局相關負責人說,為此,各地進一步加大了引進制造業的力度,成效顯著。
高新區、棗陽市依托大力電工、平凡瑞豐新能源等企業,圍繞全釩液流儲能電池開展產業鏈招商。老河口市、谷城縣依托駱駝、猛獅、國能、潤陽等電池企業,以及“國家區域性大型再生資源利用基地”這一國牌,側重圍繞鉛酸和鋰電池的儲能梯級利用和循環利用開展產業鏈招商工作。
此外,各地大力開展新材料產業鏈招商,壯大現有細分新材料特色產業,著力打造產業集群,并重視引進創新人才團隊,以人才驅動產業進一步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