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行業若要健康、穩定地發展,首先,消費者群體要擴大、升級。其次,企業的日子要好過,起碼現金流不會出現問題。*后,全社會對這個行業要持有一個正向的認可態度,這其中要有政府和政策的認可和支持。摩托車行業只滿足*條,顯然這個行業不夠健康。將來,我們還需要繼續呼吁規范化管理摩托車和電動車,這是一項長期的工作。
摩托車行業原本是我國的優勢行業,產銷量處于國際*水平,但近些年卻處于持續萎縮的狀態,與中國整體經濟的增長全然相反。針對這種情況,如果相關方面不加以制止,會為中國整體經濟的其他行業建立一個不好的樣板。所以我們的摩托車行業必須要正心。
在政策方面,政府要對摩托車行業現有的限制進一步放寬,規范化管理摩托車行業。在產品方面,企業需要抓牢用戶和市場的需求,有針對性地研發、生產和制造,同時融入更多高精尖技術,使產品品質達到新高度。在企業信心方面,希望企業要認識到一個觀點,雖然摩托車產銷量難回3000萬時代,但以往的以量取勝不再是當前經濟態勢下突破致勝的*方法,需要想辦法在這種情況下增加企業效益。
摩企轉型,政策是關鍵。我國現階段對摩托車的需求有兩個熱點:一是電動,另一是高端大排。對電動摩托車,政府沒有指定嚴格的規范和條目,致使現在的電動摩托車市場雜亂無章;對高端大排,在很多城市猶如過街老鼠一般,政府沒有塑造良好的騎行環境和摩托車發展空間。所以摩托車行業能否渡過難關成功轉型,其中的必要條件是政府相關政策要轉型。我一直在建議:一、將兩輪摩托車的管理工作納入四輪汽車的管理中,同等對待這些交通工具。二、為電動摩托車頒發“戶口本”,針對電動摩托車現有的安全性和續航能力等方面,規范電動摩托車的生產制造標準。
近年來,國際一線摩托車品牌不斷涌入國內市場,這是一個很好的信號。說明中國摩托車市場潛力非常,這是國際公認的。針對這種情況,國產摩托車企業需要提前布局,在產品線方面進一步豐富,同時還要提高產品品質,以此來應對國際品牌的強勢入局。
總體來說,中國人民對兩輪摩托車出行的需求是存在的,并且隨著經濟和交通的發展,這種需求是巨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