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中國電子元件百強企業出爐,我省5家磁性企業入圍,東陽占了4家。”近日,浙江省磁性材料行業協會秘書長淡滸明說,這次百強是以總資產、銷售和利潤三項指標綜合排名的。
浙江東陽磁性材料起步于20世紀80年代初,至今已擁有140多家企業,產銷的1000多個品種基本覆蓋了國內磁性材料所有產品和品種。然而,至上世紀90年代中期形成產業規模后,企業增加不多,產業規模卻膨脹了近一倍。淡滸明說,這是該行業龍頭*和企業抱團做強“磁都”的結果。
橫店東磁集團是東陽磁性材料行業的鼻祖,現可生產永磁、軟磁、塑磁和稀土永磁等14大類3000余種規格和品種。“東磁”自創立以來,始終起到了行業領頭羊和排頭兵的作用:凡東磁產品躍上一個新臺階后,就將初級產品轉移給其他企業,目前全行業接受產品梯次轉移的企業已近百家。
為了保證行業企業生產,“東磁”既提供原材料,免費技術培訓和輔導,進行材料化驗和產品性能測試,還建立了一個“特別援助小組”,甚至派技術骨干去兼任副廠長進行傳幫帶。上世紀90年代初,“凱文磁鋼”碰到發展困難,沒有資金買材料,“東磁”無償予以幫助;訂單不足,產品由“東磁”包銷,連續三年幫扶,使“凱文磁鋼”如今成長為產銷超億元的規模企業。
龍頭無私的幫扶,帶動全行業擰成一股繩發展。如今全行業在龍頭的*下,從原材料、零件、部件到組件,各自按照不同的企業規模、技術實力進行有序分工定位,并建立了用工和價格協調機制。在行業中,同類工種用工價格基本平衡,人才流動從過去的挖人才逐步轉向通過協調機制來交流人才。“劍華磁業”有個技術人員要到“富仕特磁業”去工作,“富仕特”確認是富余人員流動后才予以錄用。
只要行業一盤棋,任何困難都難不倒大家。多年以來,釹鐵硼產品其專利權一直被日本壟斷,其中涉及永磁鐵氧體工藝、技術和產品上的專利就達20多項。近兩年,國內企業運用新工藝,自主開發了一大批新產品。但由于忽視知識產權的保護,專利申請滯后于國外企業,形成了專利權上的被動。2005年下半年,日本和美國相關公司聯合起訴,要求我國企業放棄使用該技術和產品生產。在決定行業生死存亡的時刻,“東磁”會同有關重點企業籌資100多萬元,廣泛收集反訴資料和證據,經過多次起訴、反訴的較量,使對方不得不在我方充足翔實的證據面前宣布撤訴,從根本上保護了全行業400多家永磁鐵氧體企業的專利權和經營權,年涉及經濟價值100多億元,其中東陽企業達40多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