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5日,在第十二屆中國航空航天博覽會開幕前夕,軍民兩用與新材料發展對接會在珠海國際會展中心成功舉辦。
會上,金灣新材料研究院、電致變色鉉窗材料、光子晶體生物檢測3個新材料*項目簽約落戶珠海航空產業園,總投資額約2 .1億元,形成產值約13億元。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周濟,副市長孔令棟出席對接會。
本次對接會旨在探討軍民兩用與新材料產業結合發展的有效途徑,推進軍民兩用技術創新成果雙向轉化和資源共享,推動軍工優勢資源與戰略性新興產業深度融合,搭建軍民融合協同創新平臺,加快形成全要素、多領域、高效益的軍民融合深度發展格局。
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周濟表示,珠海作為我國改革開放*早的試點城市,有非常好的基礎和文化氛圍,同時也有非常好的發展空間。在金灣發展材料產業,可以很好地與航空航天技術對接起來,對材料產業的技術發展起到一個拉動作用。另外,材料產業的創新,有可以在產業鏈的前段推動航空產業的發展。
周濟認為,隨著港珠澳大橋建成通車,未來的珠海可能會在中國的經濟發展中起到一個非常特殊的作用。新材料相關項目落戶珠海航空產業園,也會有一個非常美好的前景。
珠海市副市長孔令棟在致辭中表示,近年來,珠海積極對接“中國制造2025”、軍民融合發展、自主創新示范區建設等國家戰略,貫徹落實廣東建設珠江西岸先進裝備制造產業帶部署,以航空航天裝備、海洋工程裝備、交通運輸裝備和智能制造為主要方向,促進軍民兩用技術共享和相互轉移,形成了“海陸空+智能制造”的產業新格局,涌現出中航通飛、歐比特、納睿達、云洲智能等一批軍民通用高新技術企業。
同時,孔令棟表示,珠海作為中國國際航空航天博覽會的*舉辦地和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試點城市,順應軍民融合深度發展大勢,在航展中專門開辟了“軍民融合”展中展,為構建海陸空全覆蓋、軍民用一體化的展覽平臺打下了良好基礎。當前,珠海正積極申報國家軍民融合創新示范區,希望參會的專家學者為珠海解讀新時代軍民融合發展戰略以及相關政策,分享先進做法為珠海建言獻策,希望參會企業和各單位推進軍民融合項目盡快在珠海落地,為珠海創新驅動提供重要支撐。
珠海航空產業園相關負責人表示,新材料是國家重點發展的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方向,也是發展先進制造業和高新技術產業的基礎和先導,對促進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構建競爭新優勢具有重要的支撐作用。此次對接會上,珠海航空產業園引進了一系列新材料*項目落戶,必將助力珠海航空產業園加快轉型升級,實現高質量發展。珠海產業園將繼續深入貫徹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和軍民融合發展戰略,為新材料核心技術攻關和產業化提供有力支持,不斷提升新材料產業發展水平。
項目簡介
A 金灣新材料研究院:
建成全國知名新材料產業創新基地
金灣新材料研究院旨在打造“政產學研資用”一體化科技服務體系,營造富有活力的創新及科技生態圈,提升航空產業園新材料產業聚集水平,打造金灣航空航天產業加速器及人才智庫,建設成為全國知名的新材料產業創新基地。
該項目建設地位于金灣區定家灣產業園,占地面積35000平方米,一期建筑總面積約23000平方米,項目建筑總面積56000平方米,總投資約1億元。項目在已有的工業廠房和宿舍用房上進行改造,改造成為國際聯合研究中心、產業孵化空間、人才服務中心、檢測中心以及創新材料展示館、產業生產示范區、人才公寓等。
引進團隊人才總數75人(其中博士57人,長江學者及同等人才稱號15人,院士3人)。簽約并入駐15個項目,形成產值十億元。
B 電致變色舷窗材料項目:
乘客可自行調暗或調亮玻璃
電致變色是指材料的光學屬性在外加電場的作用下發生周期性的變化,在外觀上表現為顏色和透明度的可逆變化,將這一技術應用到飛機舷窗當中,組裝出電致變色舷窗,乘客可以根據需要自行調暗或調亮玻璃,取代現有遮光板,同時兼具熱量調控功能,提高駕乘舒適度。
C 光子晶體生物檢測:
3分鐘內快速測出樣品細菌含量
光子晶體是一種人工周期性規則排列結構,具有光學禁帶特性,利用該特性研發出能夠分離出單色光線的光子晶體濾光系統,并將之應用于生物檢測技術,可以在3分鐘之內快速檢測出樣品中細菌含量,為用戶提供該樣品是否可以食用的參考標準。
航空產業園展品
國之重器“鯤龍”竟是“珠海制造”
珠海航空產業園展出8大系列展品
在珠海航展中心的靜態展示區域,本屆航展*大的明星展品之一——— 世界上*大的水陸兩棲飛機“鯤龍”AG600靜靜地停放在飛機群里,格外顯眼。
很多人可能都不知道,國之重器“鯤龍”的出生地,就在廣東珠海航空產業園(以下簡稱“航空產業園”)。今年是航空產業園成立的十周年,除了珠海航展靜態展示區展示了多架“珠海造”飛行器外,航空產業園還在室內設置了一個500多平方米的展區,全方位展示航空產業園建園十年來取得的成果。
“家門口”展出8大系列展品
在航展中心6號館,珠海航空產業園以集體展位出現在非常顯眼的位置,有一個可體驗的飛行模擬器擺放在一邊,可供游客參觀體驗。
據悉,這是航空產業園區企業優翼航空設計、研發的產品。相關負責人介紹,“R22內置的空氣動力學仿真系統、飛行控制系統、電氣系統、燃油系統以及綜合航電仿真系統(包括軟硬件)完全由優翼航空自主開發”。
航空產業園展區共有5家企業集中參展,分別展示了新材料、航電產品等。珠海航空產業園相關負責人介紹,展區首先對十年發展歷程做了整體的成果展示,另外也對外系統介紹了產業園的投資環境。
此外,產業園還有另外9家企業在展館內自設展區,集中對外展示落戶航空產業園以來取得的成果。其中,園內企業參展的無人機是其中一個重頭戲。
產業內企業中航天河展出的一款高原無人機,全長2米多,*大起飛重量可以達60公斤,在高原飛行時間可以長達4小時,一次性作業面積可超過150平方公里。相關負責人介紹,該款無人機特別適合于在高原上的防火、測繪、搜尋以及遠程物資投送等任務。
將大力推動無人機產業發展
經過十年的發展,珠海航空產業園先后引進了航天科工(深圳)集團、武漢航特裝備、哈爾濱廣聯通航、民航校飛中心等項目,配套企業日漸增多,逐步建立了較為完整的通航產業鏈,這些成果均在展位上得到充分的展示和宣傳。
站在前10年砥礪前行的產業基礎上,產業園已經吹響無人機產業創新發展的新號角,并朝著國內工業級無人機聚集區的發展方向前進。
航空產業園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7月,航空產業園在距離機場直徑10公里范圍內申請了無人機實驗飛行區。針對無人機企業急需解決的試飛空域問題,產業園將積極開展無人機空域申報工作,有效解決無人機研發制造、驗證維護、飛行培訓等業務的空域需求。
該負責人表示,產業園將以工業級無人機為突破口,積極營造促進無人機產業發展的軟、硬件環境,著力培育壯大無人機產業鏈,打造工業級無人機產業發展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