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25號下午,央視財經頻道CCTV2在正點財經中報道了“3D打印市場爆發,國產替代空間巨大”。
2019年10月23日,科創板*份三季報正式出爐,科創板3D打印上市企業西安鉑力特前三個季度營收1.76億元,比2018年增長34.85%;歸屬于母公司的凈利潤是2620萬元,同比去年增長187%,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一部分3D打印上市公司的兌現能力,反映了3D打印行業的高景氣。
廈門智創誠科技是一家專注于陶泥、油泥、水泥及各類軟質材料3D打印機的廠商, 2017年推出了*代陶泥3D打印機,全年也沒有賣出幾臺,到如今設備更新到第三代,年銷售額達到了幾百萬,陶瓷廠成了主要的買家。
廈門智創誠科技總經理盧樂成表示:“很多客戶提各種各樣的要求,但是傳統工藝只能做簡單的器型,所以他們不得不放棄這些單價比較高的訂單,所以他們聯系了我,想用陶瓷3D打印機來解決行業中存在的這些問題,3萬多的工業級陶瓷3D打印機是的賣的*好”。
陶泥3D打印機是根據流體沉積成型原理成型的,擠泥機將泥料擠出后,形成2mm左右直徑的陶泥盤條,通過噴嘴擠出來,沉積在打印平臺或者前一層材料上,通過材料的層層堆積形成*終成品。
3D打印機主要分為消費級和工業級,價格從幾千元到幾千萬元不等,近兩年國產3D打印機的的上市,讓整個行業的市場更大,價格下降銷量增加。
上海普利生機電市場經理肖磊表示:“此前國內的很多企業的3D打印機都是國外進口的,價格會非常高,大概比國內的價格貴一半,2019年與2017年相比,價格大概已經降低了20%,銷量現在和兩年前相比,大概翻了一番”。
3D打印行業的技術和研發地位相對較高,研發投入大,產業化周期長,大部分公司處于虧損狀態,盡管如此,巨大的市場潛力依然吸引著新玩家不斷入局,除了一些新型科技公司,傳統的2D打印機和相機制造商也在積極拓展3D打印業務。
塑成科技(北京)創始人博爾金海倫表示:“其實這個涉及到了很多,不僅僅是材料,還涉及到了軟件和設備機械,這塊的整體問題,就像我們的團隊,機械工程師、電氣工程師、軟件工程師、硬件工程師,還有材料學家,真的是特別交叉的學科,需要大量的技術人員。”
在2019年深圳TCT展會上,Revo塑成科技(北京)有限責任公司發布了國內首款商業化工業級高速光固化3D打印機Type E+,這款設備實測*快3D打印速度是傳統3D打印設備的50-100倍,Z軸成型速度達到 300mm/h (具體數值因材料或測試環境等因素結果不同),瞄準有著12萬億美元的龐大制造業市場。
中商產業研究院研究報告顯示,2018年,我國3D打印市場規模達到23.6億元,同比增長42%,伴隨著中國3D打印技術的相對成熟,預計2019年中國3D打印市場規模近30億元,增速超過全球水平。不過,根據南極熊發布的《2019年中國3D打印格局》,真正的市場規模其實不止30億元;南極熊對央視引用的這個數據持保留態度。
航空航天醫療應用
3D打印技術不斷取得新的突破,應用場景越來越廣泛,例如在航空航天、工業、醫療領域的3D打印零部件也早就屢見不鮮,微米級的金屬材料是專門為3D打印機行業生產的,其中鈦合金粉末*為常用,中航邁特副總經理張國軍表示,他們生產的粉末,已經被打印過很多造型復雜的零部件了,被廣泛使用在航空航天領域。
張國軍拿著一個3D打印零部件說:“這款產品實際上就是在航空發動機里應用比較重要的一個旋流器樣品,以前的這種旋流器使用傳統的精密鑄造方式來生產,一是施良品率相對比較低,同時不可能完全實現設計者想要的結構”
通過3D打印,制造程序被簡化,新品研發周期被縮短、復雜結構高效成型、稀缺材料的應用率大幅提高,這對于航空航天研發制造來說格外重要,而在工業制造領域,3D打印也在讓很多想象成為可能。
盤星新型材料(常州)有限公司研發工程師范超表示:“非晶合金的是在晶體結構上完全不同于傳統的晶體材料,因為它得性能像強度、硬度、耐腐蝕性、耐磨性等一系列非常優異,希望利用3D打印技術發揮出它的優勢,就是可以成型任意形狀”。
醫療是大家*為常見的3D打印應用行業,3D打印醫療耗材已經相對成熟,而在未來,3D打印人體組織或器官也有望實現,上海普利生機電市場經理肖磊和他的團隊就非常看好3D打印的發展,普利生機電幾年前開始發力3D打印,目前齒科和骨科的業績已經占公司總營收的六成以上。
上海普利生機電市場經理肖磊表示:“3D打印*大的特點就是定制化程度很高,因為我們現在通過掃描儀直接可以獲取口腔的三維數據,用這個數據直接通過3D打印機把病人的假齒形狀打印出來,費用非常低、時間非常短”。
國海證券研究報告顯示,航空航天、醫療、工業機械、消費電子是3D打印目前*主要的應用領域,合計占比超過78%,而就在近日,全球*大的3D打印巡邏艇下水,3D打印肉也成功培育,3D打印正在*更多行業創新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