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部六省屬環太平洋成礦帶內的重要成礦地區,礦產資源種類齊全,儲量豐富。山西的鋁土、鎵、鉑,江西的銅、銀、鉭、銣、銫、碲,河南的鉬,湖南的鎢、鉍等儲量均居全國*位。按照礦產分布及儲量狀況,中部六省已經形成山西、河南的鋁資源基地;江西、湖南的鎢資源基地;江西、山西、安徽、湖北的銅資源基地等三大有色金屬基地。
當前,中部六省的有色行業可以利用得天獨厚的資源,構建和優化有色金屬產業鏈,實現有色金屬產業發展的新跨越。
大而不強同質競爭嚴重
中部省份有色金屬行業規模在擴大,而企業規模偏小,產品技術含量不高,存在著嚴重的同質競爭現象,資源的有效利用也存在一定問題。
行業有四大特點
一是行業規模迅速擴大,支柱地位得到鞏固。河南有色金屬行業在全省12個主要工業行業中,利潤和稅金總額連續保持*位,成為河南省重點產業之一。2004年,江西有色金屬行業的銷售收入、利稅總額、利潤分別占全省工業的12.89%,14.61%、24.87%,成為江西一個重要的支柱產業。
二是生產保持較高增速,成為全國有色金屬主要產區。2001~2004年4年間,10種有色金屬產量分別占當年全國總產量的36.8%、37.9%、41.3%、39.4%。
三是經濟效益明顯好轉,盈利能力迅速提升。2004年,在全國11個利潤超過10億元的省份中,河南以54.2億元的利潤位居*位,山西以20.6億元的利潤列第三位,江西以17.3億元的利潤列第六位。
四是行業總體的規模還是偏小,大部分產品技術含量不高,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行業發展所需的資源也存在一定問題。
大而不強問題突出
目前,中部省份有色金屬行業規模以上企業1135家,企業戶均資產為1.34億元,戶均產值為1.35億元,雖高出全行業12.6個百分點,但全國*高省、市的上海市這兩個數據分別為14.7億元和5.1億元,規模差距非常明顯。從江西來看,有色企業總數500余家,其中規模以上企業為173家,銷售收入超億元的企業只有37家,其他大部分企業規模都較小。
中部地區有色行業"大而不強"的問題十分突出,有色金屬產業的銷售收入和盈利額與其礦產儲量和有色金屬產量不相稱。以有色金屬產量位居全國第二的湖南為例,2004年全省有色金屬銷售收入只有251億元,僅居全國第五,實現利稅只有17億元,只排在全國第十位,不到6億元的盈利額更是無法與東部沿海省份相比。
同質競爭嚴重
產品技術含量不高,產品檔次普遍偏低。2004年,在全行業人均銷售收入排名中,只有安徽省進入前十名,前五位均為沿海地區,說明沿海地區生產的產品中,深加工產品、高附加值產品居多,而中部省份大多數企業還是生產"大路貨"居多。
生產缺乏規劃,產品雷同,精品、特色品種不足等問題,直接造成同類產品供大于求,企業之間互相大幅度壓價,導致行業整體效益滑坡。
資源消耗過快
由于地質勘探工作投入不足,中部大部分礦種儲量消耗量大于新增儲量,以江西為例,除金礦外,十多年來鎢、銅、鉭、稀土等70種礦產儲量為凈消耗。全省現有的國有黑鎢礦山大部分已開采50年以上,目前大部分都面臨資源枯竭關閉破產的境地,生產能力逐步萎縮,產量下降,生產接替迫在眉睫。江西是自產銅精礦*多的產區,還是遠遠不能滿足要求,需大量進口。列入國家保護性開采的鎢、錫、銻、離子型稀土等礦種,受利益格局的驅使,亂采濫挖,資源破壞嚴重,環境污染問題突出,產量無法得到控制,市場難以穩定。
資源優勢突出適宜構建產業鏈
中部地區必須依托有色金屬資源優勢,延伸產業鏈條,加強區域協作,實現有色金屬產業由資源優勢型向技術密集型轉變。
發展潛力有待挖掘
中部地區的有色金屬工業具有較好的產業基礎,涌現了一批骨干企業。如銅產業的江西銅業集團公司、銅陵有色金屬公司、大冶有色金屬公司;鋁產業的中國鋁業河南公司、中國鋁業山西公司;鉛鋅產業的株洲冶煉集團公司;鎢產業的江鎢集團公司、株洲硬質合金有限公司等一直以來是本行業的*主體,在技術、設備和資金上具有優勢,在整個行業的發展中起著不可替代的主導作用。
2004年,中部六省10種有色金屬產量達551萬噸,占全行業的39.4%,其中河南、湖南兩省的產量居全行業前二位。從工業增加值率來看,2004年全國有色金屬行業的增加值率為22.4%,中部省份有色行業增加值率基本上是在全國平均值上下。這一方面反映中部有色金屬行業的產品加工程度和創新能力不強,但另一方面說明中部有色金屬產業在這方面還有很大的潛力。
資源制度應與環保并重
做大做強有色產業,首先要解決的問題是如何為行業的發展提供充足的資源保障。專家建議,中部六省應堅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開發與保護并重的原則,制定各礦種的開發規劃。對國內和國際有影響的礦產如鎢、稀土等進行總量控制,計劃開采;對市場需求大、*資源優勢的礦產如金、鉭、鈮等,加快規模開發;對市場有需求、有資源潛力的礦產,如銅、銀、錫、錳等,加大勘察工作力度;對無證開采,環保設施不全、措施不力,地質勘探資料不齊、資源不清的礦點,堅決予以取締關閉。在大力發展有色金屬產業的過程中,必須處理好資源開發利用與生態環境的關系,既要強調發展工業,也要強調保護環境,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靠大聯強實施產業戰略重組
中部地區的有色金屬企業要利用中國鋁業集團公司、中國五礦集團公司等*的企業集團的優勢,對國有資產實行戰略性重組,變無序競爭為有序競爭,減少內耗,提高整體的經濟效益。
專家指出,有色金屬產業戰略重組的重點應該是:加強中部地區有色金屬上下游企業或產品的結合,不斷優化產業鏈結構,形成*合理的資源配置。要以勘探為基礎,以采礦為核心,以冶煉為中心,以地域關聯、資金連接為紐帶,通過參股、聯合等多種形式,實施從勘探、采礦、選礦、冶煉到產品深加工的聯盟戰略,將有色金屬企業整合為一個市場化、現代化的戰略聯盟。
應優先構建四條產業鏈
為推進中部地區有色金屬產業鏈的培育與優化,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和產業國際競爭力,從中部六省有色金屬產業現狀分析,專家建議優先構建四條有色金屬產業鏈:
利用河南、山西得天獨厚的鋁土礦資源優勢,延長和完善鋁產業鏈條。目前,要重點發展民用和工業用鋁型材,可以優先構建采選-冶煉-加工鋁的產業鏈。
發揮江西、湖南、安徽、湖北銅、鉛、鋅資源優勢,打造強大的銅、鉛、鋅產業鏈。銅、鉛、鋅是中部地區*大的有色金屬產品,生產能力和產量占全國三分之二強,利用這一有利條件,大力發展銅、鉛、鋅深加工產品及延伸產品的生產,逐步形成銅、鉛、鋅產業鏈。
加快銻產品的升級,進一步提升"世界銻都"的地位。湖南的銻產品以精銻為主,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銻化工產品所占的比例非常低。因此,要不斷擴大銻深加工產品(如阻燃劑、催化劑、顏料等)的比例,加速構建采選-冶煉-高附加值銻化工產品的產業鏈。
湖南、江西是全國主要的鎢、鉬、鉍資源和生產以及加工大省。中部地區要加大對鎢、鉬、鉍高新技術產業的投資力度,形成從鎢、鉬、鉍精礦直到*次硬質合金,高品質鎢絲、*合金、新能源材料和精細化工產品的產業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