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常州市專門出臺《加快構建新能源汽車零部件產業生態工作方案》,并提出“到2025年,新能源產業規模超萬億元、資本市場新能源常州板塊市值超萬億元”的目標。在這一背景下,9月25日下午,常州市邀請來自資本界、金融界、產業界的專家召開2023年常州市新能源汽車零部件產業并購圓桌會議。
市政府秘書長周承濤出席會議。
會議由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中信證券常州分公司主辦,市工信局(汽車辦)、常州投資集團相關負責人,理想汽車、智己汽車以及中創新航、江蘇雷利等12家本地新能源汽車領域上市公司及上市后備企業負責人與會。
在《加快構建新能源汽車零部件產業生態工作方案》中,常州市從產業、創新、資本和政策層面加快構建新能源汽車零部件產業生態系統,特別是在金融層面,常州市將組建規模達50億元的新能源產業母基金,引入國內知名汽車CVC設立產業并購基金,研究制訂支持并購的配套政策,形成整零協同的良好生態、構筑產業增長的“第二曲線”,力爭到2025年,全市新能源汽車產業規上企業達1000家,產業規模達5000億元,產業鏈完整度達90%。
此次圓桌會議是支持汽車零部件產業發展的重要平臺,也是深化政企合作的重要紐帶,更是資本市場并購新邏輯下產業鏈整合的有益探索。會上,大家共同探討了新能源汽車發展趨勢,為本土新能源汽車產業龍頭企業開展產業鏈并購提供思路、獻計獻策。中信證券研究部汽車團隊研究員李博聞分析了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情況,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公司管理部陳長松解讀了上市公司并購政策及實操要點,理想汽車對外事務與金融部總經理李晶和智己汽車投融資及法務部周梁峰分享了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趨勢。
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已駛入下半場,常州堅持整車帶動,頭部牽引,通過持續加快構建新能源汽車零部件產業生態系統,現已形成“發儲送用”生態閉環。目前,常州市新能源產業集聚度位列全國第4,投資熱度蟬聯全國第1。今年1-8月,全市整車產量39.4萬輛,增長116.3%,連續四個月創新高;全球動力電池裝機量前十的企業中,寧德時代、SK(北電愛思特)、中創新航、蜂巢能源四家均在常州有布局,動力電池產銷量占全國五分之一、全省二分之一,產業鏈完整度高達97%;常州市現有汽車零部件配套規上企業超640家,覆蓋76%的產業鏈關鍵環節。
會上,中創新航和江蘇雷利的相關負責人作現場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