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月1日,全國首部工程機械領域產業立法《長沙市促進工程機械產業發展條例》(以下簡稱《條例》)在長沙實施,為這座“工程機械之都”的產業騰飛注入強勁法治動能。
在護航企業征戰海外市場方面,《條例》成效如何?8月1日,一場聚焦“借港出海·鏈通全球”的長沙企業全球化戰略升級活動給出了生動答案:法治護航下,龍頭企業*、創新模式賦能、政策紅利釋放,長沙工程機械企業正加速駛向更廣闊的藍海,國際化征程成效斐然。
法治筑基,多部門聯動織密“出海保障網”
《條例》第十一條明確要求“支持工程機械企業拓展海外市場,在技性貿易措施、市場規則和涉外法律服務等方面提供指導和幫助,為工程機械企業提供國際化交流、展示、交易平臺”。
《條例》頒布實行后,全市各單位積極行動,為工程機械征戰海外“保駕護航”。
如,市中級人民法院通過常規執行與專項執行相結合,開展涉工程機械案件專項執行行動。3月18日,在三一集團召開“涉工程機械執行業務座談會”,通過司法與行業協同破解發展難題,與長沙縣法院、自貿試驗區長沙片區創新“協商+公證+拍賣+司法處置”非訴二手工程機械設備處置模式。在專項行動中,長沙縣法院派出30余名執行干警,9個執行團隊,奔赴十多個省份開展執法,查封扣押百余臺設施設備。
這部由長沙市人大常委會制定出臺的地方性法規,與2024年1月1日施行的《長沙市知識產權保護若干規定》(以下簡稱《若干規定》)形成聯動效應,構建起全方位的產業保護體系。而《若干規定》第五條則細化了“支持海外知識產權糾紛應對指導機構提供海外知識產權糾紛應對指導服務”的具體措施。這兩部法規的組合成為長沙工程機械企業出海的"定海神針"。
市知識產權局針對工程機械企業海外知識產權布局難點、風險防范、維權策略等保護實際訴求,通過政策優化、資金扶持、平臺建設等舉措加強海外知識產權保護。
在4月23日舉辦的“2025年長沙工程機械專利產業化實務研討會”上,市知識產權局通過案例分析和實務策略,向企業傳授出海過程中侵權風險防范、知識產權戰略布局以及國際保護機制等方面的*新動態和實踐經驗,強化知識產權全鏈條保護能力,護航企業“走出去”。4月14日,市中級人民法院發布《加強工程機械知識產權保護十二條司法措施》,這是全國*法院聚焦工程機械產業的知識產權司法保護專項文件。
此外,長沙海關配套出臺通關便利、金融支持等28項措施,通過“一對一”幫扶機制,指導企業擇優適用RCEP等自貿協定,上半年為三一集團、中聯重科、山河智能等企業簽發出口原產地證書1984份,幫助企業獲取進口國關稅減讓約1655萬美元。長沙中南集拼中心推行的“鐵路前置+一站式查驗”模式,為中歐班列單趟節省通關時間2-4天、降本超40萬元。
龍頭*,法治賦能彰顯“出海加速度”
在《條例》和《若干規定》的雙重護航下,長沙龍頭企業以硬核數據展現“出海加速度”。
今年上半年,全市工程機械產業開拓國際市場繼續邁出新步伐,據統計,上半年工程機械出口額同比增長18%,主要銷往東南亞、非洲、中東、中亞及俄羅斯等市場,其中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出口占比超65%。
龍頭企業海外訂單增長顯著,在東南亞基建、非洲礦業等領域表現尤為突出。以三一集團為例,其海外礦山設備更新替代高峰期即將臨近,疊加公司100-150噸級高度國產化電動鋼卡產品力逐漸獲市場認可,海外剛性礦卡在今年一季度的同比增速翻了兩番。
今年2月,在沙特阿拉伯的一處工地上,中聯重科的ZE215G挖掘機大展身手。“以前是國內做出好的產品銷往國外,現在應對國際市場需求,就地就近適配研發。”中聯重科聯席總裁王永祥介紹,中聯重科產品在沙特阿拉伯的市場占有率快速上升,產品“走出去”,科技、服務能力也要“走出去”。目前,中聯重科的研發中心、生產基地、市場網絡、服務體系遍布全球,產品和服務覆蓋全球170多個國家和地區。
山河智能的破碎篩分成套設備成功登陸非洲市場,同時,在德國寶馬2025年會展上,旗下旋挖鉆機斬獲超1億元人民幣訂單,產品滿足歐洲排放標準且適配多種施工場景,受到中東、俄語區、南美區域眾多客戶關注。
鐵建重工在今年一季度新簽合同同比大增58.57%,憑借“全球專利布局助推中國地下工程裝備走向世界”的創新實踐,入選了中國在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和地區發明專利十大*案例。
紅利疊加,長沙工程機械產業邁向“2030”
《條例》第九條支持的“產業鏈協同”與海南自貿港的政策產生化學反應。
據計算,湘瓊先進制造業共建產業園通過"零關稅"政策,可使單臺設備節省成本超3萬元,生動詮釋了《條例》"促進產業協同發展"的立法價值。《條例》激發的不僅是數據增長,更是產業生態的質變。
如《條例》第九條,支持產業鏈上下游企業開展供應鏈協同等活動,提高協同協作水平。產業的生態正從“單打獨斗”到“鏈群共贏”的重構,6月16日,長沙市工信局舉辦產業鏈群協同發展系列活動,通過搭建常態化產業協同平臺,降低企業跨鏈協作成本,促進鏈群主體深度對接與資源共享,系統破解延鏈補鏈強鏈關鍵難題。企業通過借船出海、展會出海、借港出海和借網出海,在海外已經找到了產業發展的星辰大海。
“立法不是終點,而是法治護航的起點。”市人大法制委相關負責人表示,“從立法調研到條例實施,我們始終關注法規的實際效果,后續我們將加強對《條例》實施的跟蹤指導,開展對《若干規定》的立法后評估,為企業出海提供更精準的法治保障”。
在《條例》和相關法規驅動下,長沙工程機械產業正邁向更深遠的布局。長沙市工程機械產業鏈辦公室相關負責人表示,借力全球重工市場6.16%的年增速,長沙瞄準2030年建成*工程機械產業集群目標,爭取將“長沙制造”納入國家重大工程建設供應鏈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