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伴隨行業平穩發展,增材制造行業逐步從小批量應用的1.0階段,逐步邁入專業化、規模化的2.0時代。世界*的管理咨詢公司麥肯錫曾預測,3D打印是影響全球經濟的12大顛覆性技術之一,并預計2030年產業規模將達1.2萬億美元。
日前,第五屆中國(西安)國際3D打印大會(簡稱:IAME 大會)暨秦創原增材制造“兩鏈”融合高端論壇順利召開,既是促進本土增材制造產業鏈創新發展的重要契機,亦為增材制造行業交流提供了國際化平臺。
實際上,自部署增材制造重點產業鏈以來,西安堅持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布局產業鏈,聚力攻克關鍵核心技術,做強做大”鏈主“企業,夯實產業鏈基礎,促進了增材制造產業快速發展,研發能力已處于全國*水平。
“3D打印”*全國
增材制造更通俗地說就是“3D打印的工業版”,是20世紀80年代后期發展起來的新型制造技術,世界各國都將增材制造技術作為未來產業發展新的增長點,加以培育和支持。
西安基于近三十年的發展與突破,疊加科教資源豐富、創新稟賦優越,增材制造技術研發已處于全國*水平,形成了以企業為主體、產學研用緊密結合、服務保障健全的全產業鏈發展體系。
目前,西安建立了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實驗室等研究機構,專利技術數量居全國前列,多項重要研究成果應用于多個產業領域,培育培育出一批實力強勁的領軍企業,涵蓋航空、航天、汽車、軍工、造船等諸多領域。與此同時,也集聚了大量高水平、專業化人才。
具體來看,企業層面,培育出鉑力特、塞隆金屬、西部超導等*的行業龍頭企業,集納了包括金屬材料強度國家重點實驗室、凝固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金屬擠壓與鍛造裝備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在內的優質科研力量。
其中,鉑力特作為國內3D打印龍頭,脫胎于西北工業大學,2019年7月登陸科創板。主營金屬3D打印原料、設備及定制化產品的研發、生產、銷售,實現了縱向全產業鏈布局。
專業人才層面,西安集中了我國增材制造領域*的院士盧秉恒,特聘教授李滌塵、黃衛東、趙萬華、洪軍,以及三秦學者湯慧萍等為代表的領軍人物,培養和造就了增材制造技術的研發、中試和產業化人才隊伍。
此外,國家增材制造創新中心于2016年落地,成為全國第二個*制造業創新中心,致力于瞄準前沿共性關鍵技術,不斷填充西安增材制造產業鏈“家底”。截至2021年4月,國家增材制造創新中心聯盟成員297家,制定行業標準24項。
“鏈”上持續發力
進階先進制造業強市,西安將增材制造作為城市重點產業進行壯大發展,19條重點產業鏈便包含增材制造。
政策層面,結合西安增材制造產業發展實際,印發《增材制造產業鏈提升方案》《西安市增材制造產業鏈三年實施細則》等。
進入2022年,西安“量身定做”了《西安市增材制造產業鏈2022年工作推進計劃》,要求充分發揮產業鏈“鏈長制”的統籌協調作用,以推動“兩鏈”融合為主線,以建設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為抓手,促進產業鏈協同創新,加快培育形成布局全面、優勢突出的增材制造產業鏈。
編制西安市重點產業“雙鏈”融合布局圖,囊括企業資源清單、關鍵核心技術清單和創新資源清單;組織專家對增材制造產業鏈全景圖譜進行修改完善,進一步梳理“鏈主”企業清單、龍頭骨干企業和主要配套企業清單、“卡脖子”關鍵產品技術攻關清單等,明確產業發展路線圖。
此外,圍繞增材制造產業鏈“補鏈、延鏈、強鏈”進行精準招商,持續擴大朋友圈。今年5月,西安舉辦新材料(鈦及鈦合金、增材制造)產業鏈投資推介會,推介西安市增材制造產業發展政策,吸引增材制造企業落地,助力西安支柱產業壯大和產業鏈水平提升。
整體而言,在推動增材制造產業的基礎研究、技術創新和產業發展等方面,西安有基礎、有資源、有空間,未來也將進一步加強技術研發,擴寬應用場景,保持產業*優勢,賦能制造強市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