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1月26日~28日,2006年全國軸承行業技術工作會議在上海召開。來自全國軸承行業和相關行業的133個單位163位代表參加會議。
中國軸承工業協會名譽理事長楊乃燕,理事長張趫凡,常務副事長鄭如辰,副理事長羅繼偉、潘文標,專務委員陶必悅、張云峰,副秘書長何加群、王全清、陳昆崗、胡周銘,中國軸承工業協會技術委員會秘書長楊曉蔚,副秘書長劉耀中出席會議。
中國軸承工業協會張趫凡理事長作了題為“著力自主創新,加快建設世界軸承強國步伐,為振興我國裝備制造業作貢獻”的主旨報告。他在報告中強調指出,建設世界軸承強國必須著力自主創新。他要求軸承行業應以高度的歷史使命感投身振興我國裝備制造業的事業,積極為16個對國家經濟安全和國防建設有重要影響的關鍵領域的重大裝備和產品研制所需的軸承,在振興裝備制造業中有大的作為。他在報告中提出了“十一五”全面推進軸承行業的自主創新的六個方面的措施,即充分發揮企業在技術創新中的主體作用;培養和造就富有創新精神的人才隊伍;建立產學研戰略聯盟;實現基礎資源共享;基礎理論研究整體跟進局部突破;組織關鍵技術的研發。
中國軸承工業協會技術委員會楊曉蔚秘書長作了題為“繼往開來,再接再厲,強力推進技術創新工作,早日實現軸承強國目標”的工作報告。他在報告中總結了“十五”期間,在中國軸協領導下,在中國軸協技術委員會具體組織下開展的“提高軸承壽命和可靠性”、“滾子軸承減振降噪”二項聯合技術攻關在設計技術、制造技術、材料技術、潤滑技術、測試技術等方面的攻關成果,取得的經驗和存在的差距,表揚了一批通過技術攻關提高了產品的技術質量水平的企業。他在報告中安排了“十一五”全行業的技術創新工作,并對“十一五”繼續進行“提高軸承壽命和可靠性”、“滾子軸承減振降噪”攻關,力爭有重大突破,作了具體的工作安排。
會議特別邀請的中國工程院院士潘建生,日本NSK公司專家黃志強,美國鐵姆肯公司專家張愷嵐,冶金、鐵路、機床、汽車等主機行業的專家王振華、刁克軍(書面)、盛伯浩、陳炳炎、祝宜明,行業內的專家羅繼偉、李興林在會上從不同角度,圍繞自主創新和振興裝備制造業作了專題報告。
萬向錢潮、瓦軸、哈軸、天馬、龍溪(書面)等五家企業從以技術中心為核心的企業技術創新體系的建設、自主知識產權的創造、管理與保護、人才培養、產學研聯合、企業技術創新機制的形成和引進技術的消化吸收再創新幾個方面介紹了經驗。
會上表彰了全國軸承行業“十五”技術攻關*成果21家企業的25個項目,頒發了中國軸承工業協會專家委員會委員聘書、中國軸承工業科技專家證書。
中國軸承工業協會副秘書長何加群作了會議總結。他指出,這次全國軸承行業技術工作會議得到了全行業的廣泛支持和參與。在全體與會代表的共同努力下,會議完成了預定的任務,達到了預期的目標。這次會議既是一次行業的重要的工作會議,又是一次具有深刻的技術內涵的高層論壇。相信通過這次會議,一定能夠推動全行業在“十一五”規劃期間,以自主創新為中心環節,以市場為導向,以企業為主體,促進行業技術進步,實現從規模增長型向質量效益型轉變,加快建設軸承強國的步伐,為振興我國裝備制造業作出貢獻。
會議期間,與會領導、專家及代表參加了2006中國國際軸承及其專用裝備展覽會開幕式,并參觀了展覽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