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能源汽車加速普及、鼓勵汽車消費政策接連出臺等多重因素助力下,2023年全國汽車銷量有望創下歷史新高。
《中國經營報》記者注意到,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以下簡稱中汽協)此前發布的數據顯示,10月份,汽車產銷量分別為289.1萬輛和285.3萬輛,而在1—10月份期間,我國汽車產銷量分別達2401.6萬輛和2396.7萬輛,同比分別增長8%和9.1%。
“今年中國汽車銷量或接近3000萬輛,同比增長可能超過10%,超過2017年的2888萬輛創歷史新高。”中汽協副總工程師許海東此前表示,“整個市場都超過我們的預期,里面的主要貢獻還來自于出口。”
零部件產業規模已超4萬億元
2023年汽車銷量有望創歷史新高、新能源汽車滲透率持續提升的大背景下,汽車零部件產業也迎來新的發展機遇。
中商產業研究院數據顯示,隨著國內汽車零部件制造水平不斷提升以及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汽車零部件行業也得到了快速發展。2021年我國汽車零部件制造企業收入規模為40668億元,同比增長12%,2022年約為41953億元,預計2023年將進一步增長至44086億元。
在此情形下,多地紛紛發力汽車零部件產業,如今年9月22日,武漢經開區出臺《武漢經開區汽車核心零部件產業發展行動方案(2023—2025年)》,當地規劃到2025年,汽車零部件產業總產值達到1600億元。
無獨有偶,8月份,江蘇常州發布《常州市加快構建新能源汽車零部件產業生態工作方案》,當地規劃到2025年,全市新能源汽車零部件產業規模以上企業達到1000家,產業規模5000億元左右。
以常州經開區為例,公開信息顯示,多地目前擁有新能源產業鏈規模以上企業58家,今年1—10月產值為236.59億元,同比增長13.35%。而當地規劃目標是2023年全年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模達90億元,至2025年達到15
新興城市競相掘金藍海賽道
除了武漢、常州等汽車產業明星城市之外,近年來,不少汽車產業新興城市也紛紛出臺相關政策,全力推動汽車零部件產業發展。
四川廣安無疑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之一,據悉,廣安地理位置獨特,是四川距重慶中心城區*近的地級市,亦是國家確立的川渝合作示范區,而在當地汽車零部件產業中,近70%的企業來自重慶,近90%的產品配套重慶。
“近年來,我們深入實施‘產業支撐’戰略,堅持工業興市、制造強市,搶抓川渝攜手打造萬億級汽車產業集群機遇,持續壯大以汽車為主的裝備制造產業。”12月7日,廣安市委書記張彤在“2023中國國際汽車零部件大會”上表示,廣安是四川汽車零部件門類較齊全、產業鏈較完整、集群程度較高的地區之一,也是川渝地區汽車產業*重要的核心零部件配套基地之一。
公開信息顯示,廣安市有汽車零部件企業179家,其中有瑞創等研發設計企業4家,勇圖精創等特種車制造企業3家,新能源汽車配套企業58家,整車一級配套企業43家、二級配套企業33家,直接為福特、寶馬、比亞迪等企業配套,零部件產品涵蓋發動機、模具、鑄件、內外飾件等1000余種。
據悉,作為西部地區今年舉辦的*大型汽車零部件領域展會,在“2023中國國際汽車零部件大會”開幕式上,舉行了投資四川·廣安專場項目簽約儀式,共簽約項目29個協議,投資315.8億元,涉及氫能源綜合利用、汽車核心零部件等相關領域。
“當前,我們正搶抓戰略機遇,以更開放的思維、更廣闊的平臺、更主動的姿態,加速融入新發展格局,加速集聚更多資源要素。” 張彤表示,當地將秉持服務企業、服務發展的理念,持續優化投資興業、干事創業“兩個環境”培育發展“沃土”,將一粒粒項目的“種子”孕育成汽車產業發展的“參天大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