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材制造,其實就是大眾熟知的3D打印技術。基于技術的獨特優勢,增材制造技術可以使產品的多個零件合而為一,大大簡化制造工序,降低成本,提高生產效率。
山東創瑞激光科技有限公司聚焦高端金屬3D打印裝備研發與生產,自主研發了五代金屬3D打印高端裝備,擁有近70項專利技術,建立起國內*增材制造產業研究院,牽頭及參與起草的國家標準達20余項,在創新和發展中不斷重新定義增材制造。
“一束激光”填補領域*
來到創瑞激光工廠,一臺臺3D打印設備正在高速運轉。兩只刮刀在預定路徑下飛快移動,接觸到金屬粉末激起火花四濺。在逐層均勻鋪粉、激光燒結中,片刻功夫,幾顆義齒就成型了。
“人工制造的活動義齒,成品率不到50%,而采用激光打印技術后,成品率接近100%。”行政總監李明杰介紹,固定義齒則效率更高,3D打印機1小時可以制造40余顆,而*好的手工師傅一整天也*多只能鑄造100顆。
值得驕傲的是,這些精準高效的金屬3D打印機并不是“舶來品”,而是完全由創瑞激光自主研發制造。自2017年6月成立至今,創瑞激光先后自主研發出五代金屬3D打印高端裝備,填補了國內增材制造領域“*”。公司獲得“山東省中小微企業創新競技行動計劃”高端裝備制造領域*名、“梧桐樹”國家創新創業大賽三等獎等獎項,產品獲得行業認可。
產學研合作加速成果轉化
當前,黃渤海新區正發力航空、航天、航海“三航”產業,全力推進產學研合作,*一大批重點企業搶占科技制高點,奔赴高端制造的“星辰大海”。
創瑞激光搶抓機遇,與煙臺哈爾濱工程大學研究院聯合建立“激光制造山東省工程研究中心”,展開4激光選區激光熔化(SLM)增減材復合精密制造技術研究。
“4激光設備打印的零件尺寸目前*高可達80cm,但隨著研發的不斷深入,成型尺寸會越來越大,未來可打印大件精密設備零件。”李明杰說,該技術將應用于“大海工”特色科技創新產業,并實現產學研一體化、社會化服務模式。
創瑞激光今年還將與山東大學和中國海洋大學合作研發高效率大尺寸金屬激光選區熔化裝備設計、制造與應用項目,這會對高端裝備增材制造領域起到強補鏈的關鍵作用。
“龍頭”牽引帶動發展
日前,增材制造與激光制造產業園納入黃渤海新區新一代特色制造產業園規劃建設中。據悉,園區將打造高端激光技術與裝備研究所、激光器研發及生產基地、激光3D打印裝備生產基地。
同時,借助創瑞激光自身優勢,園區將引入全國增材制造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數據和設計分技術委員會,面向工業領域、航空航天及船舶領域,構建集3D打印標準、檢測、認證及教育培訓、展覽展示于一體的新型標準體系。
“相信以產業園為依托,更多新區增材制造領域的科研院所、企業將實現聯合發展,以技術研制能力的快速提升和工程化應用的多點推進,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成果。”李明杰表示,下一步加速推動增材制造技術在深海領域的廣泛應用,助力新區“三航”產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