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8日,是四川磁性材料產業發展史上一個重要時刻。當天,產業鏈上下游的龍頭企業、行業專家齊聚綿陽,參加由四川省經濟和信息化廳與綿陽市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四川省磁性材料產業發展推進會暨《四川省磁性材料產業發展白皮書》發布會。
會議發布了《四川省磁性材料產業發展白皮書》(以下簡稱:《白皮書》)。《白皮書》對全省磁性材料產業現狀進行了系統的梳理,從磁材原理、磁材生產和磁材應用闡明了產業發展的基礎和潛在能力。同時,討論了磁性材料產業的發展趨勢和前景,對全省磁性材料產業下一步發展思路和主攻方向提出了意見建議。
四川打造磁性材料產業發展高地“發源地”綿陽占先機
磁性材料是重要的基礎功能材料,近年來,隨著新能源汽車、風力發電、機器人、航空航天、軌道交通等新興終端市場中高速發展,磁性材料產業特別是永磁材料產業規模快速增長,市場潛力極其巨大。
據悉,我省稀土礦儲量全國第二、鐵礦儲量全國第五,發展稀土磁性材料資源優勢得天獨厚。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稀土磁性材料產業發展,堅持創新發展和培育壯大并行,已構建形成集原料采選、磁材生產、終端應用的完整產業鏈。為把握產業發展新機遇,助力打造具有全國重要影響力的磁性材料產業發展高地,特發布《白皮書》。
“綿陽是我國磁性材料技術發源地,擁有全國*的綜合性應用磁學研究機構—中電科九所,匯聚了西磁科技、東辰磁材等一批技術水平*的磁材企業,釤鈷永磁等多項成果打破國外壟斷。”會上,綿陽市政府黨組副書記,綿陽科技城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主任梁磊在致辭中指出了綿陽在我國磁性材料技術發展中的重要地位和已取得的突破性成果。
據悉,已落地綿陽高新區(科技城直管區)總投資280億元的巨星稀土永磁新材料產業園,在一個周期年內就實現了從落地建設到投產的跨越發展,該項目全面建成后將推動綿陽稀土永磁新材料產量進入全國前列。
四川繪就磁性材料產業藍圖綿陽再領跑
“系統分析當前我省磁性材料產業發展基本情況,為磁性材料產業鏈高質量發展提供路徑參考;深化上下游交流合作,推動磁性材料產業鏈不斷延伸,進一步提升磁性材料產業發展能級。”四川省經濟和信息化廳黨組成員、副廳長曾吉明在會上指出了此次邀請稀土材料和磁性材料產業的領軍人物和精英人士齊聚綿陽的目的。
曾吉明表示,我省將聚焦稀土磁性材料領域,持續推動前端稀土冶煉分離產能整合和提質增效,加快新產品研發與產業化進程,培育壯大重點優勢企業,加快磁性材料—永磁電機及電驅—新能源汽車產業鏈一體化發展,推動四川成為全國磁性材料產業版圖的重要一極。
《白皮書》繪就了四川磁性材料產業發展藍圖,接下來將在哪些重點領域發力?
綿陽是黨中央、國務院批準建設的中國*科技城、四川省第二大經濟體、川渝第三城,省委、省政府于近日印發《關于支持綿陽發揮科技城優勢加快建成川北省域經濟副中心的意見》,支持其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四川提供有力支撐。
綿陽市作為我省磁性材料產業發展的重要基地,將磁性材料產業作為全市重點發展的八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予以大力培育發展。該市已成立磁性材料產業鏈推進工作專班,由市政府黨組副書記,科技城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主任梁磊作為鏈長,以經信、發改、科技、經合等部門和產業布局主要承載地政府(管委會)主要負責人為專班成員,統籌推進產業鏈招商引資、重點項目落地建設、技術成果轉化、企業培育、載體建設等工作,構建產業發展工作推進長效機制。
作為此次大會的承辦單位,綿陽市經濟和信息化局給出了該市磁性材料產業發展方面的清晰規劃,該局負責人表示,為了實現全力打造國內*的磁性材料產業集群,塑造國內*具影響力的西部磁材之都的目標,綿陽市將從三個方面抓好、抓實產業發展:首先是支持和推動建設稀土材料研究院,建設集磁性材料、永磁電機總成、分析測試等為一體的創新中心,打造具有全國重要影響力的磁性材料研發和生產基地。其次是依托中國電科九所、巨星永磁等院所、企業,謀劃創新研發、磁性材料與磁性元器件生產、終端市場應用全產業鏈,著力推進磁性材料產業提質倍增、建圈強鏈、集群發展。*后是完善配套服務,保障要素供給,推動產業鏈、創新鏈、資金鏈和人才鏈深度融合,加強政策宣傳,及時解決企業訴求,提高服務效能,努力營造良好的產業生態和營商環境。
會上,磁性材料產業鏈重點企業、院所和高校進行現場簽約,綿陽科技城經濟合作與對外開放局進行磁性材料產業推介,參會專家、學者還分別作大會主題報告和技術推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