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性材料看似陌生,但實則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甚至無處不在,小到耳機、電動牙刷、手機,大到空調、電梯、新能源汽車,磁性材料時刻陪伴在我們身邊。
從另一個維度看,磁性材料更是衡量一個國家現代化程度的重要標準,在電子信息、汽車工業、能源交通、航空航天、家用電器、儀器儀表、醫療器械、國防工業等各個領域有著廣泛的應用。
四川,不僅具備發展磁性材料的資源基礎和產業基礎,近年來還在政策支撐、企業扶持、渠道拓展等方面持續發力,努力打造“強磁場”。
如今,隨著產業綠色化、智能化進程不斷加快,能源結構持續優化,磁性材料尤其是永磁材料在新能源汽車、風力發電、節能家電、人工智能等低碳環保前沿領域得到進一步的推廣應用。
瞄準“風口”搶占“高地”,四川正將產業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聚力打造“強磁場”。
四川為促進產業發展開展了哪些工作?
記者從四川省經濟和信息化廳材料工業處獲悉,近年來,四川搶抓磁性材料新發展機遇,積極推動四川磁性材料產業高質量發展,具體從政策支撐、要素保障等方面開展相關工作。
政策支撐方面,出臺了《關于促進四川省稀土產業高質量發展實施意見》《四川省磁性材料產業發展白皮書》等政策文件,引導重點市(州)錯位發展、優勢互補,動態優化全省稀土磁性材料產業布局。
同時,四川還聚焦礦山整合發展,助力企業“走出去”,以擴大海外權益資源,提升資源保障能力。
在用地用工等要素保障和服務供給方面,四川推動巨星稀土永磁材料一期等重大項目竣工投產,搶抓新能源汽車電機和工業電機替換新機遇,前瞻布局規劃建設稀土永磁電機產業項目,推進磁性材料產業向終端運用進一步延伸。
不僅如此,四川還通過舉辦“四川省磁性材料產業發展推進大會”,發布新技術新產品和供需清單,簽署供需合作協議,進一步提升四川磁性材料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
四川具備哪些產業發展的優勢?
知己方知未來,在謀劃四川磁性材料產業發展路徑的時候,需用好用實產業的各類優勢,多角度剖析,四川磁性材料產業具備以下優勢。
資源優勢明顯——我省稀土礦、釩鈦磁鐵礦資源豐富,稀土礦儲量超500萬噸、居全國第二,擁有全國超60%進口稀土資源,鐵礦儲量11.7億噸、居全國第五。
產業體系完備——已建成從礦山采選、原料制備、磁材生產到終端應用的完整產業鏈,形成了攀西資源開采基地,樂山、涼山磁材原料制備基地和成都、綿陽磁材生產與應用基地的產業布局,產業規模位居全國前列。
創新實力較強——我省磁性材料產業高能級創新平臺建設質效明顯,擁有國內磁學領域*大的綜合性應用磁學研究機構中電科九所,建成四川省稀土技術創新中心、四川省稀土永磁鐵氧體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四川省磁性材料工程技術中心等省級研發平臺,粘結釹鐵硼、釤鈷元件等制備技術國內*。
企業支撐有力——四川已培育綿陽西磁、成都銀河磁體2家磁材生產單項冠軍企業及綿陽巨星永磁、自貢江陽磁材等一批重點企業。其中,成都銀河磁體公司粘結釹鐵硼磁體產量占全球流通市場30%以上,綿陽西磁科技公司釤鈷磁性元件市場占有率超20%,綿陽巨星永磁高性能釹鐵硼建成產能位居全國前列,擬建產能規模世界*。
四川將如何推動產業邁上新臺階?
磁性材料產業的發展關乎國家現代化進程,也關系每個人的日常生活,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和無限的潛能。
記者從經濟和信息化廳材料工業處獲悉,下一步,四川將依托磁性材料產業的獨特優勢,以稀土永磁材料為發展重點,在超高性能永磁材料等標志性產品上發力,著力鍛長板、補短板,構建綠色、高端、智能的磁性材料產業集群。具體而言,四川將在以下五個方面按下“啟動鍵”或“加速鍵”——
加快稀土礦山和冶煉分離企業整合,聚力攻關資源利用率低、共伴生資源回收利用難等問題,提升礦產資源綜合利用水平,充分運用龍頭企業“走出去”優勢,推動全球稀土礦綜合利用基地建設,進一步提升資源保障能力。
加快推進工業機器人、工業電機、新能源電機等下游應用集聚發展,推動上下游產業鏈融合,實施永磁電機替代工業電機試點示范工程,大力推進永磁電機推廣應用。
舉辦中國產業轉移發展對接新材料與化工產業專場活動、稀土產業鏈供應鏈合作推進大會等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大會,加強標志性產品推廣應用和產業鏈上下游協作,補齊永磁電機等產業鏈下游薄弱環節。
推動人工智能與磁性材料產業深度融合,鼓勵企業在生產全過程、全環節實施數字化管理,構建高水準智能化磁性材料生產車間和智慧工廠,加快推進磁性材料產業智能化改造、數字化轉型。
加快創建高端創新平臺,打造產業創新服務綜合體標桿,加強關鍵技術攻關,形成一批更高性能、更高質量的航空航天、電子信息等領域高端磁性材料,加速產品迭代升級,加快前沿磁性材料創新成果產業化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