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碳達峰、碳中和”的歷史趨勢下,在中國三電技術*全球的背景下,工程機械行業新能源賽道已經開啟:全生命周期成本逐步具備吸引力和經濟性,趨勢漸行漸近。
發展新能源是大勢所趨
響應綠色發展號召,探索綠色智能轉型方向是各行各業面臨的共同挑戰,一場以動力為核心的變革也在工程機械行業快速展開。
首先發展綠色動力是基于能源安全的考慮。
全球氣候變暖日趨嚴重,傳統化石能源日漸枯竭。相關數據顯示,2019年年底,我國原油對外依存度已經達到72.55%,遠超50%的警戒線標準。作為石油消費大國,發展新能源工程機械對于保證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義。
其次新能源工程機械能夠有效地降低排放,緩解環境污染。
我國環境問題仍較嚴峻。《中國移動源環境管理年報(2021)》數據顯示,非道路移動源中工程機械排放的二氧化硫(SO2)、碳氫化合物(HC)、氮氧化物(NOx)、 顆粒物(PM)占非道路移動源排放總量的第2位,僅次于農業機械。
再次新能源工程機械能夠滿足部分下游應用場景的需求。
在一些特殊的作業環境中,如封閉的隧道、高原和礦山等,新能源工程機械技術憑借高效率、低噪聲、低排放、能量來源多樣化等優勢,為產業結構調整提供了需求支撐。
事實上,頭部工程機械企業早就布局這一新賽道:技術自研的同時也和三電企業深度合作,推出多種新能源產品。從產品發展進程看,叉車、混凝土機械、高空作業平臺等產品已先行一步;裝載機、挖掘機等傳統土方機械的能源變革也逐漸加速。
新能源、電動化是工程機械行業發展的重大機遇,三一重工全面推進主機產品電動化及相關核心技術開發,致力于打造高品質、低電耗、高體驗的電動化產品,全面開啟電動化轉型,*行業電動化趨勢。
發力新賽道,世界*的優勢產業
立足新賽道,不僅在國內市場廣受好評,中國新能源工程機械正在成長為世界*的優勢產業。
在國內工程機械市場逐漸進入存量市場的節點,新能源工程機械憑借更加出色的性能與經濟性,將增量市場空間充分打開。
三一諸多電動產品上市以來一路高歌猛進,拿下了多個“市場*”。其中,三一電動攪拌車的市場表現尤其火熱。
2021年10月,1000臺電動攪拌車簽約創下國內行業數量*大的單次電動產品簽約紀錄。
終端上牌數據顯示,2022年1—11月,三一電動攪拌車銷量占據了整個新能源攪拌車市場的大半壁江山。2022年全年預計銷售突破1200臺,市占率達62.3%,穩居行業*,持續領跑新能源攪拌車市場。
可以說,三一電動攪拌車在新能源賽道上“一枝獨秀”,整體性能全面*。
不僅如此,近期,三一電動攪拌車首款“國際專用”車型——iONTRON408P成功通過歐盟整車型式認證(WVTA)并上牌,成為國內*款獲得歐洲市場準入資格的電動工程車產品。據了解,WVTA包括機動車噪聲、碰撞安全等43項政策測試項目,是對車輛電氣單元、常規配置、動力系統等核心零部件的綜合性高標準檢測。
這個新賽道拼的是什么?毫無疑問,這是對企業技術能力、運營能力、戰略眼光的全方位考核。
中國具備世界上*為成熟的新能源產業鏈,為我國工程機械企業的電動化轉型提供了堅實的基礎。我國工程機械企業走在了新能源領域的*梯隊,正在彎道超車。
寫在*后的話
發展綠色動力技術、加快推進智能技術研發應用、提升綠色智能產業水平,建立健全綠色智能產業生態是工程機械產業兩大發展方向。
一是綠色化,即發展新能源降低碳排放,助力碳中和;二是智能化,即通過智能技術和產品的應用,提高工程機械智能化水平。二者共同牽引工程機械朝 “綠色智能”的目標發展。綠色和智能在技術研發的方向上各有側重,同時又相互促進。
綠色轉型和智能升級對全行業而言既是挑戰,亦是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