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材料產業是*未來發展的“基石”,也是合肥市構建“6+5+X”現代產業體系的關鍵支柱。近年來,合肥市緊抓科技革命與產業變革機遇,以集群化、高端化、綠色化為方向,全力打造創新活躍、鏈條堅韌、生態優越的新材料產業高地。
近日,合肥市工信局向媒體透露,目前,全市新材料產業鏈匯聚企業超800家,其中規上企業242家。今年1至6月,合肥新材料產業產值同比增長15.5%,產業規模持續攀升。
創新成果呈“井噴”之勢
被業界稱為“黃金薄膜”的聚酰亞胺(PI)薄膜,是目前性能**的有機高分子絕緣材料之一。它同時兼具優異的絕緣性、耐高低溫性、耐老化性等特質。這層看似纖薄的薄膜“外衣”,上可伴隨火箭直沖云霄,助力登月探星等航天工程;下能陪伴高鐵馳騁大地,保障軌道交通的穩定運行。
作為國家戰略性基礎材料,PI薄膜堪稱高端制造產業鏈中不可替代的“隱形基石”。
2025年5月,國風新材電子級聚酰亞胺(PI)膜材料項目化法生產線迎來首批產品下線,標志著合肥在高端PI膜領域實現重要突破。
據了解,聚酰亞胺薄膜的亞胺化過程中,分為熱亞胺化和化學亞胺化。其中,化學亞胺化法是在聚酰胺酸溶液中,加入脫水劑和催化劑,通過化學反應促使聚酰胺酸脫水閉環,實現亞胺化。
化法生產線在生產效率、產品性能提升等方面擁有多重優勢,能夠生產高性能覆銅基膜、低介電聚酰亞胺薄膜、透明聚酰亞胺薄膜等一系列高端聚酰亞胺薄膜產品,應用于電子級基膜、軌交、航空航天等高端領域。
國風新材在高端PI膜領域的突破,只是合肥新材料產業創新活力的一個縮影。
皖維高新成功打通聚乙烯醇光學薄膜全產業鏈,實現高世代液晶面板用寬幅PVA膜、汽車PVB隔音膠片100%自主可控;
合肥樂凱聚焦光電顯示前端材料攻關,開發的偏光片保護膜基膜、MLCC離型基膜等產品,三次斬獲“國家重點新產品”稱號,為產業鏈自主可控筑牢根基;
星源材質量產的高安全性濕法/涂覆隔膜,以“高強度、耐高溫、低收縮”的核心技術優勢,持續提升產能與效率,賦能3C電子、電動汽車及儲能領域……
為制造強國貢獻“合肥基材”
近年來,合肥市以機制創新點燃技術攻堅引擎,新材料創新成果呈“井噴”之勢,國產替代與前沿突破捷報頻傳。一個個捷報背后,是合肥在新材料產業賽道上加速奔跑的生動寫照。為制造強國貢獻“合肥基材”
今年初,合肥三利譜二期項目順利投產,為企業發展注入強勁動力。合肥三利譜作為新型顯示領域新材料行業的領軍企業,在技術研發與產品創新上始終走在前列。
回溯發展歷程,2020年,三利譜的偏光片產業便已達到滿產狀態。為了進一步擴大生產規模,搶占未來發展的制高點,企業決定在合肥建設國內首條1720生產線,為持續領跑行業奠定堅實基礎。
然而,二期項目建設并非一帆風順。
時隔多年啟動建設工作,項目在土方外運、用電保障等方面都遇到了困難,其中交通運輸難題尤為突出。企業一時間陷入進退維谷的境地。
“在我們*初的廠區布局中,僅保留了一個大門作為出入口!焙戏嗜V相關負責人介紹,二期項目開建后,這個大門需要同時承載員工進出、運輸車輛裝卸、建設車輛通行等多重任務,不僅對企業現有生產線的正常運轉造成干擾,還存在極大的安全隱患。
在企業一籌莫展之際,新站高新區迅速行動,專門成立了工作組。工作組經過實地調研和多方協調,*終在三利譜附近的閑置廠區開辟出一條臨時道路,成功化解了交通運輸難題,保障了1720生產線建設的順利完成。
在合肥,這樣精準服務企業、助力企業發展的案例并非個例。
以系統性思維謀劃新材料產業發展路徑,全力打造巢湖市500億級鎂基材料產業基地,聚力構建新型顯示材料、新能源材料等十大特色集群,形成多點支撐發展格局。同時,強化機制協同,組建高端功能膜產業創新聯盟,合力攻堅先進技術;深化“一企一策”精準服務,動態響應企業訴求,為產業騰飛奠定堅實根基。
圍繞新材料產業常態化舉辦產業鏈供需會、技術路演,促進創新成果與市場精準鏈接。大力推行新材料首購首用,對“首批次”材料給予政策與推廣傾斜,開放應用場景加速技術迭代。聚焦功能膜、聚烯烴、半導體材料等細分領域,強化人才引育與項目挖潛,筑牢產業長遠發展根基。
從產業集聚到創新裂變,合肥新材料產業以創新魄力勇闖技術“無人區”。未來,合肥將持續強化創新策源與生態培育,全力構建千億級新材料產業集群,為制造強國貢獻堅實的“合肥基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