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江蘇代表團審議時強調,要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這個首要任務,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一直以來,金川集團將科技成果轉化作為推動企業經濟發展的重要途徑,始終堅持把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擺在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深化體制機制改革釋放創新潛能,加強基礎創新能力、提升創新勢能,緊盯重大戰略需求實現原創性成果的突破和轉化,發展新質生產力為集團高質量發展賦能。
聚焦“有什么”
讓手上成果“活起來”
為讓企業具備足夠的技術能力和市場敏銳性,金川集團建立了完善的管理體系和團隊,始終注重成本控制和效益評估,不斷加強知識產權保護,注重產品質量和售后服務,注重國際化發展,以實現科技和產業的有機結合,推動創新科技的快速發展。
金川集團依托已建成的全國重點實驗室、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16個*、省部級創新平臺,緊密圍繞集團發展戰略,重點在創新平臺建設、科技聯合攻關、科技成果轉化、人才隊伍培養等方面持續發力,形成“科學研究+設計咨詢+成果轉化+產業培育”產學研融合創新體系,致力于培育高溫合金、精密鑄造、特種儀器儀表、選礦藥劑和銅鎳合金等產業。
2019年—2023年,金川集團相關實驗室承擔各類科研項目300多項,獲省部級獎勵11項。“得益于金川集團在政策以及人財物等方面的大力支持,各項工作進展順利。”實驗室秘書處盧蘇君說,“我們將按照全國重點實驗室建設及國有科技型企業市場化改革要求,再接再厲,落實科研任務、多出技術成果,為集團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
聚焦“破什么”
讓轉化路徑“通起來”
2023年,金川集團全面深化創新領域體制改革攻堅,加強校企科技成果轉化對接,上承“創新”,下聯“產業”,遵循開放共享、協同創新的原則,依托高校、科研院所的優勢學科和科研資源,突破科技成果轉化的*后“瓶頸”。通過關鍵技術攻關成果的轉化,金川集團逐漸提升了品牌優勢,提高了集團威信。
“我們利用尾砂加廢石膏體充填采礦法,解決了礦山固廢引起的地表破壞、環境污染和潛在地質災害等問題,實現礦山固廢資源再利用和綠色循環高效可持續發展,達到了礦山綠色開采和無廢開采要求。”在金川集團二礦區的千米井下,相關項目負責人興奮地說,“全尾砂廢石膏體充填系統的成功應用,每年可利用廢石196.6萬噸、尾砂131.2萬噸,為我國礦山充填工藝技術的發展進步作出貢獻,成功填補了國內技術*。”
“全尾砂+膏體充填技術”是二礦區與北京科技大學通過聯合攻關,建成了一條年處理能力50萬立方米的全尾砂廢石膏體充填工業試驗線。目前,已在金川礦山全面推廣應用,其應用有效地緩解了尾砂和廢石外排帶來的環境保護問題,對促進礦山綠色循環高效發展意義重大。
而該項成果的成功轉化,則得益于金川集團認真貫徹甘肅省“四強”行動之“強科技”部署要求,充分發揮創新聯合體的作用,全力建設完善的科技成果供需對接平臺、科技成果熟化孵化平臺、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平臺,助力科研成果從實驗室“直通”生產線。
聚焦“要什么”
讓需求導向樹起來
以市場導向和企業需求牽引科技創新,讓企業發現市場需求、讓市場驗證技術價值。“你們的產品如何能跟進口的相比?”面對客戶的質疑,蘭州金川科技園綠色低碳貴金屬功能材料技術創新團隊帶頭人張靜表示,用產品性能“說話”。
該團隊先后承擔中央引導地方發展資金項目、甘肅省科技重大專項和科技計劃項目等多個重大專項項目,獲得甘肅省科技進步獎一等獎和二等獎、甘肅省工業*新產品二等獎和三等獎等榮譽;獲授權專利15項,制訂企業標準18項。生產的貴金屬電鍍產品、醫藥催化劑、汽車尾氣催化劑前驅體、氣體凈化催化劑、廢水處理催化劑等6大系列上百種產品投放市場。目前,金川貴金屬材料已與汽車尾氣治理、電鍍領域排名前3位的企業穩定合作。
蘭州金川科技園技術創新團隊的技術成果落地轉化歷程,也正是金川集團持續推動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促進創新鏈、產業鏈、價值鏈深度融合,奮力走好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之路的縮影。
近年來,金川集團搶抓新能源、新材料發展機遇,推動鎳鈷向新能源電池材料轉型、鎳銅合金及貴金屬向精深加工升級、化工向精細化工延伸,構建新能源電池材料、精銅深加工、粉體材料及增材制造、貴金屬精細加工4大產業集群。銅鎳分選完成擴試研究轉入工程設計,鎳系統復雜難處理原料高效冶煉工藝完成裝備技術升級,銅冶煉復雜物料處理、羰化尾料提取貴金屬等成果已應用于生產實踐,醫用重離子加速器用4N無氧銅板材填補國內*,高鎳三元正極材料、大口徑白銅無縫管、耐寒耐低溫電纜、高導屏蔽鎳粉、負載型催化劑釕前驅體等一批“專精特新”產品投放市場,實現批量銷售。2023年,金川集團科技投入49億元,科研成果轉化率超過76%,新產品收入占比達43%。
聚焦“做什么”
讓創新環境優起來
當前,經濟新常態的關鍵詞是轉型,真正轉型是勞動要素的轉型。國有企業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核心競爭力,需要大量的掌握核心技術的科研人員將高端技術、科技成果轉化為企業現實生產力,而實現這一目標,則需要企業花大力氣來引進、挖掘和培養更多的高精尖人才進駐企業。
金川集團“通過實行‘薪酬談判’‘人才雙聘’‘項目經理’等舉措,大力度引才育才用才,積極培育一批技術*、特色鮮明的科技團隊,逐步形成布局科學、結構合理的人才梯隊。”金川集團人力資源部培訓開發室副經理武金虎在談到科技人才培育時說。金川集團對于急需緊缺的高端人才,采用市場化方式“一人一薪”,實行協議薪酬,新增的工資實行單列管理,不斷提升金川集團科技人才和科技團隊建設的綜合實力。
在今年年初舉行的“金川驕傲”頒獎晚會上,金川集團對4名科技功臣、10名勞動模范、10名杰出工程師進行表彰,獎勵科技功臣、勞動模范每人10萬元,杰出工程師每人5萬元,并對之前獲得“2023年度*技術創新團隊”稱號的蘭州金川科技園綠色低碳貴金屬功能材料技術創新團隊一次性獎勵30萬元,進一步激發了科技人員創新熱情,營造和推動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的濃厚氛圍。
“下一步,金川集團還將實施*工程師培育計劃,加大對青年科技人才的選培力度,培養造就一支德才兼備的工程師隊伍,支持更多的*青年科技人才承擔重大科研技改任務,實戰培養,‘蹲苗’歷練。”在談及未來科技人才培養方向時,武金虎說,金川集團有信心通過靈活的人才培養機制,不斷攻克和破解新興產業技術短缺、發展效能較慢、下游產業延伸不足等難題。